儿子不成器,陶渊明写下一首“骂儿诗”,道尽天下父母的无奈

 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、散文家,他除了有极强的文学天赋以外,也曾经担任过官员。

陶渊明是中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,拥有着极高的名气,后世尊称陶渊明为“五柳先生”。

他所创作的各种诗集和散文集,直到现在为止还在影响着世人。

可陶渊明也有苦恼的事情,那就是他的儿子非常不成器。

一、陶渊明的儿子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能力

陶渊明的长子从小就不成器,没有从父亲这里学到任何写诗的能力。

就算陶渊明曾经当过官员,在朝中也算是认识一些人,都没有办法帮助自己的儿子找到一个好前程。

因为他的儿子能力太差,这逼的陶渊明只能写了一首诗,叫《责子诗》。

在陶渊明的这首诗中,详细的写出了他对自己五个儿子的不满。

他说,他有五个儿子,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不喜欢读书画画。

长子已经16岁了,还每天懒惰在家,什么都不想干;而二儿子虽然志向很高,却不喜欢文学,每天就做自己的春秋大梦。

三儿子13岁了,却连数字都不会数,十以内的数字谁大都不知道。

剩下的两个小儿子也都是八九岁的年龄,只知道在庄园里面游玩,连梨和栗都分不清楚。

所以,陶渊明对自己的这五个儿子非常失望。

况且当时的陶渊明年纪就已经很大了,如果他去世了,又该由谁来支持孩子们的生活呢?所以陶渊明写的这首诗,其实也寄托了他对儿子们以后生活的忧愁。

如果是在现在的话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陶渊明的孩子还小,没有必要太过努力,毕竟他们还年轻。

可实际上在古代的那个平均寿命很低的年代,陶渊明的儿子们可都不小了,特别是陶渊明的长子是已经16岁了。

很多天赋异禀的人在科举制度出现以后,16岁都考上了进士当了官,但陶渊明的长子16岁的时候连字都认不全。

更何况,那些古代先圣,他们发迹的年纪一个比一个小。

比如说至圣先师孔子,15岁的时候就已经有着极强的学术能力,能够教徒弟了。

而且很多的皇帝也是尚未加官,就已经掌握了大权。

其中还包括汉灵帝这种出了名的昏君。

所以,陶渊明对自己的孩子们天天不学无术,只知道玩闹这个事情感到非常的不满和着急。其实,在意料之中。

二、陶渊明会写这首诗,也是迫不得已

而且陶渊明在写这首诗的时候,心境本身就不怎么好。

陶渊明是一个田园派诗人,但并不代表着他没有政治野心。

实际上,陶渊明也曾经想要在仕途里面一展所学,救国救民。

但他却天性自由,所以在进入官场以后,并没有闯出什么名堂,只能够担任一些县令这样的小官。

最后,陶渊明实在是受不了官场里面的尔虞我诈,选择了辞官回家。

但这并不代表着陶渊明就会放弃野心,他心里面还是有着匡扶天下的想法的。

其实,陶渊明和当时的很多名士想的一样,这些学者学习并不是为了搞科研,而是为了卖与帝王家,是为了当官,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。

但陶渊明却做不到这些。

所以在刚刚辞官的那几年,陶渊明虽然已经归隐了田园,可实际上心有不甘。

况且对中国人来说,很看重宗族关系,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比自己更强。

陶渊明也觉得他自己的政治野心是实现不了了,但是他希望自己的后辈可以完成他的梦想。

所以,根据历史书籍的记载,在陶渊明隐居的那几年,其实很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。

他就是希望自己的后辈就算不能学富五车,也应该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。

陶渊明也想把自己的陶氏家族发扬光大。

但是经过了数年的努力,他的五个儿子没有一个可堪重用,年纪小的就算了,年纪大的也每天只知道玩乐。

这让陶渊明感到非常的气愤,但又无可奈何。

毕竟他自己也是在仕途受挫以后才选择归隐田园的,他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,又怎么能够要求孩子们做到呢?所以怒气不争又无可奈何的陶渊明就写出了《责子诗》。

他看似是在指责孩子们不学无术,可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发泄心中的郁气。

结语:

对历史和那些古代诗人们的生活比较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,在那些大诗人中极少有人能够官运亨通。

李白和苏轼这种大诗人,大词人在官场上也没有太多的成就。

这也恰好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洒脱,生活的自由,所以才能够流传出这么多的传世名篇。

反而是那些享受了高官厚禄的人,在文学素养上却远远不如这些大诗人。这也算得上是有失也有得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哥斯拉大战金刚2:帝国崛起HD中字高清在线播放

新疆滑雪场一男子滑雪意外摔伤,送医途中抢救无效死亡

西安地铁惊现神秘黑衣男子,身体诡异,多人目击

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掼蛋,变成年轻人社交场“重头菜”

几款超实用免费开源工具推荐!轻松提升工作效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