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故事:齐人之福
他离乡背井,来到外地艰难生活。
一眼望不到头的浩渺间,双手反缚在背后的一群人,被推搡着进入船舱。
宋朝宝元期间,河南洛阳府有个东明镇,镇上有家小商户,姓周,叫复来。妻子周氏,给他生了个儿子,时年七岁,名唤世良。
这天吃过午饭,周复来对妻子周氏说:"我快到三十了,还不能让妻儿过上富足安心的生活,心里对未来也实在是忧心。"
"我祖上在广东、闽南一带做过生意,我想凑些银子,去那边置办些这边没有的稀奇货物,再回来贩卖。挣几分利钱,也好养家。不知道娘子意下如何?"
周氏听了没有阻拦他。
"虽然说居家过日子都是以勤俭为本。但是守株待兔,坐吃山空,也不是办法。"
"既然这样,那就不如趁着还年轻,能吃得了苦,去打拼一番吧。"
"话虽然是这样说,但是儿子还小,我走后你自己一个人照顾他,我也是放心不下。"
周复来还是有点犹豫。
"世良现在七岁了,已经过了不好养育的时候。我一个能够教育他成人,你就放心去拼搏,做一番事业吧。希望你能早去早回。"
两个人商量妥当,选了个好日子。周复来就出发了。随身带了个小厮,叫东兴。
带着东兴,周复来搭上了东南方向的船只,一路进发。
那个时候,行商是一项很苦的行业。不但要背井离乡,抛妻弃子。路上也是风波丛丛,危险四伏。一但不小心病倒了,更是凄凉苦楚。
周复来到了莆田,找了家人少的民户住宿,每天四处去收购当地的稀罕货物。
这家民户姓赵,人称赵妈妈。赵妈妈只育有一个女儿,今年也有二十三岁,已经守寡两年了。
赵妈妈看周复来家底丰厚,而且为人诚实善良,心中就起了将他招为上门女婿的心思,好为女儿的以后找个依靠。
周复来自然是不答应,自己家中娇妻小儿还在洛阳给他守着大本营,他怎么能在别的地方再安置一个家呢。
赵妈妈也是个懂得劝人的。
"你跋山涉水,山长路远的到了这边,终归是外乡为客。如果没有个贴心人与你知冷知热,你又怎么打发这些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凉日子。"
"而且我女儿现在二十出头,正是年华正好的时候。你和她成了亲,入了赘,就有了两头家。"
"回那边时有那边的妻儿相守;在这边时有这边的妻子照顾。两头都不影响。岂不妙哉?而且这本有了本地人的扶持,你做起生意来,也能顺顺利利不是?"
赵妈妈的一番话,打动了周复来的心。
"再说了,我是招你入赘,又不需要你花什么钱。只要你好好地和我女儿过日子,生个一男半女,让她以后也有个依靠。就是你家里的妻子知道,想必也不会责怪你。"
"你想想,这出门在外做生意的,多少人流连花丛,上那风月场所。把自己好不容易挣的钱都花光了,还容易染一身病。我这给你想的,可是本分的事情。你就不要再推脱了。"
周复来见她说的有理,不由自主地就答应了。
于是择日成亲,入赘了赵家。
才过两个月,赵氏就怀孕了,怀胎十月也给他生了个儿子,叫世德。
周复来抱着这小儿子,不由地就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和妻子周氏。
他当初本来想着在莆田成婚后,过个一年半载的,就回洛阳看看她们。
没想到赵氏怀了身子,放心不下这边,这时间就拖延下来了。
如今时光荏苒,一晃就过了四年。周复来想念远方的妻儿,便收拾了行李,带着东兴返身回去。
彼时世道纷乱,周复来带着东兴还没走出闽南地界,就被冲上岸来打劫的海贼抓上了前往南洋的大船。
一片混乱之中,周复来早已和东兴走失。只有他自己,跟着十来个被抓来的民众,被那海贼逼做同党。
但凡有不听管教的,那些海贼鞭打成重伤之后随手扔进海里喂鲨鱼了,无一生还。
剩下的人被逼,不敢不听,只能在船上充当了他们的杂役。
这在海上漂流的日子,一晃就是二十年。
这年朝廷加大了力度,誓要剿除为害四方的海贼。
随着一番激烈的交战,海贼们纷纷投降。一众人等,被官兵捆绑上岸。
当初被海贼抓来的那十几个人,以周复来为首,连声喊冤。
只说当初是被强行抓来,而且这些年来并且助纣为虐,还悄悄救过几个能希望逃出去的民众。
只是官兵又怎么会听他们诉说。推搡与大声申诉之间,忽然一只大手伸出来,一把将周复来拉出了队伍。
"我听你说话之间有河南口音,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,当初可有随身小厮?"
说话的,正是首领将军的侍从,南风。
"我叫周复来,当初确实带着一个小厮,名唤东兴。"
南风吃了一惊。
"原来你就是我的旧主人,我是东兴,主人是否还认得我?"
周复来仔细看他。只是二十年,足将改变一个人的面貌。周复来已经不认得他了。
"想来音变貌改,主人已经认不出我了。"
"你们现在不要吵闹了。我现在是将军的侍从,我回去之后禀过将军,希望能将你重新发落。"
南风说完,便转身去找将军了。
听说了这样的事情,将军也不好私自作主。就派人将这十来个人,押到了温州通判周世良那里。南风不放心,跟着一起来了。
周世良将这些人挨个审了一遍,就退堂了。
回去给母亲说:"我今天审了个犯人,奇怪的很。"
"他的姓名、年龄,都与父亲相同,而且他说二十年前就南下去莆田经商,三年之后,被海贼抓到海船上去,一直不能回来。"
"听他说着,他的儿子今年有三十一岁了,这不和我同岁吗?而且有一个人跟随着他,说是他当年的小厮,叫东兴。是不是很巧?"
周氏听了说道:"怪事年年有,可是巧合这么多的,可能是真的。不如明天你再将他审一遍,我就躲在那屏风后边听着,看看是不是你的父亲。"
次日周世良又将周复来提来重审了一遍。刚一听到他的声音,周氏就在屏风后边泪水琏琏。听到他说被抓去海上做杂役时的情形,再也忍不住。
大声喊道:"夫君,我和孩儿等你等得好苦!"
周世良也忙下了案阶,过来与父亲相认。
三人抱在一团,一时之间,哭声一片。那东兴也赶紧上来与主家相认。
那些一同押来的人,也因此得以释放。
通判周世良找回了失踪多年的父亲,特意大摆酒席,宴请四方。
温州太守赵世德,听说了这件事情,非常羡慕。
特意带着礼物去周府庆贺,拉着周复来畅聊。
谁知这一聊,又聊出了周复来在莆田入赘的事情。
赵世德不动声色,只是更加详尽地打听他在温州的事情。
终于确定,周复来也是他的父亲。只是不敢随意相识。回去和赵氏说明了这件事情。
赵氏也像那周氏一般,让赵世德请周复来过府做客,她则躲在屏风后边偷看。
周复来才刚坐到椅凳上,赵氏就将他认了出来。
激动地奔出来与他相认,俩人也是一番抱头痛哭。
赵世德忙着将周世良母子也请了过来。将事情一通细说。
真个是两方相认,阖家欢喜。
自此,周复来往返于两家之间,享那齐人之福。
周世良与赵世德兄弟两人,也携手同进,互帮互助,在朝廷大放异彩。
留言
張貼留言